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6:53:00    

来源:人民日报

莫斯科红场上,盛大阅兵正做着最后的准备。80年前的胜利欢呼犹在耳畔,历史的面貌又一次清晰起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

习近平主席在这篇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文章中深情讲述了一个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这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有对未来的坚定。

习近平主席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故事

在署名文章开篇,习近平主席讲述了一个10年前的故事。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当年穿越战火的英姿少年,已是暮年白发、步履蹒跚,却是军人风范不减当年。

习近平主席为俄罗斯老战士代表颁发纪念奖章,几个镜头让人感动。

一位老战士,像当年接受检阅般,迈着正步走到习近平主席面前,立正、行军礼。

一位老战士,示意不用工作人员搀扶。一步、两步,全场屏息。

一位老战士,习近平主席看到他腿脚不便,快步上前:“我过去给你颁奖。”老人动容,紧紧握住他的手。

几句对白,声音不大,情真意切。

“感谢你们没有忘记苏联对中国的支持。”

“没有忘记,绝不能忘记。中国纪念活动也要邀请你们参加。”

“我们应当永远在一起。”

“是的,永远在一起!”

10年过去了,一些老战士先后离世,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人们都永远不会忘记。

苏联援华航空队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写道。

紫金山北麓,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15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30座黑色大理石质地的英烈碑呈弧形排列。这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二战期间中、苏等国空军在中国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英烈碑上,镌刻着飞行员烈士姓名等信息。

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支援中国空中战场。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援华航空队有200多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英勇牺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他们以武汉为基地,远征台北,猛烈轰击长江中的敌舰,并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

有的队员为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在危险时刻毅然放弃跳伞,选择在长江江面迫降,被江水卷走,壮烈牺牲;

…………

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英雄。我们永远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外国友人们。

中国共产党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的故事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阎宝航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就在这一天爆发了。而这恰恰与中共中央发给苏共中央的情报完全吻合,特别是其中两份重要情报,就来自阎宝航。

1941年5月,阎宝航想方设法得知德国法西斯将于6月20日前后进攻苏联的消息,并通过中共中央及时地通报给苏联最高领导人,使得苏联红军能够争取时间,提早进入战备。周恩来同志曾评价说:这是无法估量的援助。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同志曾致电毛泽东同志,对中共中央提供的准确情报表示感谢。

像阎宝航这样的中国英雄还有很多。80年前,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与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故事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45年4月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举行。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和1700多名顾问出席了这一盛会。

1945年6月25日晚上,联合国制宪会议举行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隆重的《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50个国家的代表排着长队,逐一在宪章上签字,整个签字仪式持续了8小时之久。

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最早、民族牺牲最大、贡献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董必武等8人用毛笔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地签了字。随后,苏联等国也在宪章上签字。

4个月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也被定为“联合国日”。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序言如是写道。宪章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当前,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80年沧桑巨变,留下了一串串口耳相传的中俄友好故事,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中俄两国从历史深处的战火中携手走来,也将“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李 翔 李 洋 徐杭燕,人民日报记者曲颂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8日01版)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