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瞭望丨长短结合协同发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0:33:00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会议一系列部署直面企业关切,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困难挑战。

“出口转内销”,关键在于拓展市场。4月中旬以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在多地举办,数家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开辟极速入驻通道,各地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政府、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协同发力,为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新空间“稳舵护航”。

这些举措解了外贸企业燃眉之急,但外贸企业拓内销,并非简单的市场切换,需兼顾短期纾困与长期拓展。

短期看,需在资金周转上给予更多支持,在销售渠道上提供创新对接平台,在消费激励上实施定向政策扶持。

加强融资支持。资金链紧张,是不少外贸企业的“通病”。针对外贸企业转内销可能遇到资金周转周期拉长、资金成本压力增大的情况,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完善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模式,为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及其上游相关原材料制造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预期,增强市场信心。还可考虑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如聚焦重点行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设立外贸企业拓内销发展基金、专项再贷款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搭建外贸优品拓内销平台。在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的基础上,还可结合消费场景创新,在重点城市商业综合体、机场高铁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外贸优品专区”,减免困难企业摊位费、渠道费;政府牵头搭建外贸企业与县域商超、农村电商服务站对接平台,设立“县域外贸优品特卖会”等活动,城乡联动促进产销对接。

助力稳外贸扩消费。可考虑将符合内销标准的商品纳入现有促消费政策之中,除将汽车、家电、3C、家装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外,可考虑发放“外贸优品消费券”,定向用于支持消费者购买外贸转内销商品。

中长期看,要着眼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重点是要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在推动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内外贸在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差异是阻碍不少企业内外贸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强国际规则对接,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互信互认,成效显著。然而仍存在部分行业国际标准覆盖不足,内外贸标准差异未完全消除,不同省市认证程序、标识不统一等问题。可进一步拓展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范围;健全区域品牌认证培育机制,完善区域间认证联动机制等,提升质量认证效能。

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产业链协同生态也是构建内外贸一体化长效机制之一。浙江义乌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外综服平台+直播”模式,将小商品城的国内渠道与跨境供应链深度耦合,带动中小微市场主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营。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全球供应链网络有机结合,有助于培育具有内外贸一体化能力的产业生态。

未来可围绕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需求,以打通物流瓶颈作为切入点,加快布局内地前置仓、海外仓、配送中心等物流服务网络,降低内外贸商品流通成本,实现国内国际市场间的高效通达。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既需缓解短期阵痛,也要固本培元构建长效机制。当务之急是通过政企协同的“组合拳”帮助外贸企业渡过转型阵痛,同时持续推进标准互认等制度性改革。以短期纾困与长期改革双轮驱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瞭望》2025年第18期 )

来源:新华社移动端

作者: 钱沛杉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