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维和战场上的共产党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45:00    

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如何书写“忠诚”?聆听刚刚结束为期一年维和行动任务的4名共产党员给出的答案。

2024年5月,来自天津公安的孙波、邓乃伟、陈昆、任超,入选中国第十支赴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维和警队,他们告别家人朋友,踏上了这片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以上、蚊虫肆虐、疾病横行的土地,以“热辣滚烫”的守护,担当中国维和警察的使命。

“到那之后,才真切感受到当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成为维和警察之前,孙波是公安和平分局网安支队的一名技术人才,当经常面对突发的武装冲突后,他不得不转换角色,以野战生存模式训练自己,一个热水壶烧水煮面,搭配维生素片就是他全天的给养。

对于孙波而言,生死考验时有发生。有一次,他和队友接到求助信息:有7位平民被困在冲突现场,不仅有襁褓中的孩童,还有亟需治疗的伤者。协调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南苏丹代表处后,孙波与队友顶着枪林弹雨,前往事发地点。“当时,几名持有枪械的武装人员怒目圆睁,不停摆着手,让我们往后退。经过谈判,才知道,对方之所以围攻村落,是因为他们认为村落里藏匿着敌对势力的首脑。”在紧张的氛围中,孙波找寻突破口,“现场发号施令的总是那个人,我们觉得他应该是‘领头人’,于是,从此人入手,经过一番拉锯战,才让对方撤离,所有伤员都得到了救治。”孙波说,与武装分子交锋,不仅需要展现无畏的战斗意志,更要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凭借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来应对危机。

白天,滚烫的日光能灼伤皮肤,即使是帐篷里的温度也能达到50摄氏度;夜晚,蚊虫如黑色潮水涌来,毒蛇在营地周围游走。这是公安静海分局西城派出所社区民警邓乃伟踏入马拉卡难民营时,看到的当地百姓生存环境。

被分配到巡逻岗位后,邓乃伟手绘难民营地图,标注水源点、医疗站和潜在冲突区域;主动学习丁卡语,将一句句常用语反复练习。今年2月,近千名难民因食物问题,在难民营门口聚集闹事,现场秩序瞬间失控。邓乃伟与队友火速赶赴现场,他冲在最前面,用刚学会的丁卡语高喊:“我们正在想办法!”之后,他带领队员组成人墙,同时紧急联系后勤部门调配物资。经过6个小时的对峙与协调,危机终于解除。当第一辆满载食物的卡车驶入营地时,一位老妇人激动地瘫坐在他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不断涌出。在这一刻,邓乃伟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来自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的陈昆是天津公安参与此次维和任务的唯一女民警,也是警队中年龄最大的女队员。她拒绝安逸,放弃了留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要求深入波尔战区。

无论是日常巡逻、短途步巡,还是组织培训当地警察,陈昆都冲锋在前。之后,她被派驻到边境城镇阿科波,这里条件更为艰苦,没有手机网络、没有热水,甚至没有像样的道路,当地人几乎不会说英语。又赶上南苏丹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陈昆和队友们不惧艰辛,深入当地镇政府、移民局、警察局、学校、药店、商铺等,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与居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当地安全管理提供中国经验。

在南苏丹维和,没有给公安滨海分局技侦支队技术一级主管任超“适应期”,他直接进入“实战区”。“刚工作,就遇到一起恶性斗殴事件,因食品和物资分配的问题,难民营中两拨人打了起来,人数从数十人渐渐聚集成上百人。我们到达现场时,他们正准备使用冲锋枪,好在及时控制住,才避免了悲剧发生。”任超说。

“我们还要到野外开展巡逻工作,由于当地都是土路,一到雨季,道路泥泞难行,往返一百公里,就需要三四天,所以,我们不得不野外驻扎,有时高温暴晒,有时大雨倾盆。在野外驻扎时,我们不仅要克服蚊虫叮咬的烦恼,还要防止当地武装组织的偷袭。”任超介绍,有一次,巡逻队刚蹚过一条齐腰深的河流,就看到两具带有弹孔的尸体躺在路旁。凭借自己在国内从事过刑侦工作的经验,任超很快梳理出头绪,顺着脚印,他与队友在附近找到3名凶手并将其抓获。

除了用热血守护生命,4名来自天津的维和警察还在工作之余帮助当地困境儿童。他们自费买粮食、蔬菜给孩子们;给孩子们讲课,教他们数学、英语,写汉字;帮助失散的家庭寻找亲人……在为别人撑起一片和平蓝天的同时,他们也有对家人的亏欠,撇下幼小的孩子,家人离世不能尽孝送最后一程,他们用生命维护和平,也在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本色。(记者 韩雯)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