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2:07:00
顶端新闻特约观察员 郑宇
当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经历了高温“烧烤”模式后,风雨携手来降温,但防汛也面临着极大压力。7月20日夜,新乡、开封、平顶山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里,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南阳等地有中雨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
为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天气状况,确保安全度汛,7月21日,全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在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省委书记刘宁主持并讲话,强调全省上下要保持并强化防汛战时状态,拧紧思想发条、扣紧责任链条,落细落实各项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举措,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七下八上”为何如此关键?什么是防汛战时状态?河南如何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防汛演练 图源:河南日报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关键在哪?
提起“七下八上”这个防汛关键期,河南人有着沉痛的记忆:50年前,“75·8”特大洪水灾害教训深刻;4年前,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损失惨重。还有“21·7”海河流域暴雨洪水、2023年台风“杜苏芮”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2024年南阳“24·7”特大暴雨洪水等,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
“七下八上”为何多雨?一个关键是气候变化多端。气象专家表示,这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支配性影响。每年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相对稳定维持在北纬25°以北。此时的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水汽“传送带”,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这也是近年“七下八上”期间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重要诱因。
还有一个关键是多个台风“助威”。“七下八上”是台风活跃期,台风作为强盛的热带天气系统,其环流可输送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水汽。当台风北上时,往往会产生“1+1>2”的降水增强效应。比如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登陆后,其残余低压环流与副高边缘西南急流耦合,形成纵贯华北的“水汽高速公路”,最终导致京津冀地区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降水事件。而此次河南的降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影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河南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全省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旱涝风险叠加,水旱灾害防御面临多重考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防汛演练 图源: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面对“天大的事”该怎么办?
防汛是“天大的事”,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超前谋划。
今年以来,省委先后召开多次防汛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4月11日,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暨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充分释放“以早谋早、以早制胜”的强烈信号,这在全国都是较早部署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
6月9日,2025年河南省总河长会议暨防汛备汛调度会在省应急指挥部召开,强调要紧盯关键环节,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尤其是7月以来,省委、省政府更是密集研究、专题部署。7月1日,刘宁书记到省应急指挥部调度检查防汛备汛工作,强调要健全预报预警机制,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把防汛救灾各项部署抓细抓实抓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期无论是省委常委会会议、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等,还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调研,都会重点关注、研究部署防汛备汛工作。
从责任早落实、工作早准备、风险早防范,到紧盯关键环节、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再到此次会议提出“保持并强化防汛战时状态”“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河南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必须以一域之稳定为全国大局之稳定尽责任、作贡献。
战时状态有何“战时之举”?
所谓“战时之举”,就是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执行最严格的战时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刻准备着”的战斗姿态,用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随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险情,确保安全度汛。
怎样才能“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此次会议提出“五个确保”,即确保江河安澜,确保水库安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确保重点区域安全,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实现这“五个确保”,还需做到隐患排查要持续加强、监测预报要科学精准、预警响应要闭环联动、转移避险要坚决果断、重点部位要盯紧守牢、应急救援要有力有效、指挥调度要高效协同。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压实责任奋力干。把这些“战时之举”一项一项落实落细落到位,做到既以上率下又发动群众、既部门协同又区域联动、既科技赋能又实干笃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如此一来,河南定能实现河湖安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在这场大考中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