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展现新气象 凝聚建成支点的精神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0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赵莎莎

初夏时节,万木葱茏。荆楚大地,一股子奋进支点的拼劲在升腾。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对湖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北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牢记嘱托、昂扬斗志、团结拼搏,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加快建成支点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培育,共建精神家园

“是黄老这样的科学家,让我们的国家挺起了脊梁!”

2月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在武汉逝世。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在寒风中自发列队,悼念这位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入海的先驱。这一幕,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举旗帜,凝心铸魂——

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各方面。

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及“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爱国的情怀、信仰的力量引发共情共鸣。

厚植沃土,榜样引领——

没有双腿,远安少年方宇翔靠臀部倚在平衡车上,在军训场上与同学们一同站军姿、正步走、跑步走……“板凳男孩”的军训视频,感动了亿万网友。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省常态化选树宣传道德模范、湖北好人、荆楚楷模、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创新和丰富礼遇帮扶先进典型的形式和内容,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

立根塑魂,实践育人——

各地积极开展“清明祭英烈”、青少年志愿服务线上主题学习、“向国旗敬礼”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抚着荆楚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不断激发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

“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说起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库区志愿者蒋德新心潮澎湃:“我今年63岁了,身体很好,还想继续干下去,守护好一库碧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2年,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实践平台“人气爆棚”。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在黄石,活跃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蓝天救援队、宝妈帮帮团等志愿服务团队,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加入。

在天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升级焕新,“爱心食堂”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群众点赞。

服务大局,赋能治理——

我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强县工程、文化强省建设等。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力培育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文化传承保护、文明风尚培育、网络文明建设、民生服务等六类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常态长效实施,更好服务中心大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实践站是个好去处,大家可以唱歌、跳舞、下棋、读书,乡亲们都愿意来。”每月初,仙桃市各级文明实践阵地按需发布活动清单,精准满足百姓需求,陈场镇姚嘴村村民刘梅枝成了这里的常客。

移风易俗,新风拂面——

在鄂州,华容区孔关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变薄养厚葬为厚养礼葬。举办老者集体生日、外嫁女回娘家、金婚庆典等,把孝老爱亲、夫妻和睦、邻里和谐的种子“种”进村民心里,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全省各地实施“文明实践+”工作,打造了“流动文明实践站”“Hi!文明实践来了”“社区文化节”“文明游园会”等工作品牌。积极开展“我的文明实践故事”短视频征集和网络展播,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我行动”“我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等活动,在坚定群众信仰信念、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连日来,一条微信《一辆出租车“拉”来5个亿,神秘“的姐”你在哪里?》在襄阳人的朋友圈刷屏。微信写的是一位外地客商来襄阳旅游,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后,他对襄阳有了投资兴趣。

“这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在襄阳,人人都是城市名片。”襄阳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民心工程。

文明创建,城乡蝶变——

我省实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升华,积极服务支点建设,助力提升文旅影响力,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

青山叠翠,如诗如画。今年“五一”,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迎来大批游客。“文明创建让村里变了样,咱们开农家乐,腰包鼓了,心情也舒畅!”村民们喜上眉梢。

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在文明创建中,全省各地一大批村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成为望山见水、乡愁可寄的诗与远方。

文明细胞,日益壮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我省深化细胞创建,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截至目前,我省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分别达235个、293个、30户和40所。

为民惠民,滋养百姓——

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我省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文明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聚人气、汇民智、暖民心,让幸福可感可触。

在荆州,一大批创文惠民项目落地,老旧小区焕新、口袋公园上新,市民开窗见绿、处处皆景;

在咸宁,用绣花功夫啃下硬骨头,614条背街小巷有了新模样,居民点赞“有面子又有里子”;

在老河口,打通17条断头路、建成2.3万个停车位……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湖北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激扬不甘落后的志气、比学赶超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凝聚荆楚儿女团结奋进的向心力,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