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揽子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彰显强大韧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4:53:00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 文/图)近期,多项与民营企业相关的数据陆续发布,多维度展现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在这背后是一系列具有精准性和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各地各部门的同心协力以及民营企业强大的韧性。

业内人士认为,要继续利用多种手段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政策落实落细,提振企业经营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一家民营企业生产车间。

民企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

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第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9.4万户、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4.6万户、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25.4万户、银发经济类新设超过1万户,民营企业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充沛活力。

在对外贸易方面,第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到56.8%,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接近1万亿元。

从市场来看,民营企业对全球近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在新兴市场,对东盟、非洲、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7.4%、9.6%、5.2%;在传统市场,对欧盟进出口增长7.1%,对日本增长4.8%,多元化市场格局加快形成。

“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它们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出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表示,比如一些小型的民营服装出口企业,可以根据国际时尚潮流的变化,及时调整服装款式和设计,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柏文喜认为,随着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等领域的出口增加,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出口的高端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不仅提升了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打破我国“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基地”的刻板印象,使我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向更高层次迈进。

系列政策持续赋能

近年来,我国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从投资、经贸交流、人才保障、科创培育等多个方面,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今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今年5月20日施行。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抓落地见效,具体为:下功夫破除障碍,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功夫治理拖欠,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支付问题;下功夫依法保护合法权益,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下功夫落实纾困政策,解决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下功夫加强政企沟通,解决企业合理诉求。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对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作用不容小觑。”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表示,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而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付一夫还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这些政策从市场准入、金融、产业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从结果上看,第一季度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令人振奋。

柏文喜认为,积极的经济现象表明,前期出台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成效。同时,这也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建议根据新设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继续调整和完善政策。

金融“活水”润泽民企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积极引导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稳步增长,近5年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在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消费领域,官方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了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这表明在政策引导下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取得成效,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就业、促创新、保民生等方面作用关键,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有效缓解其融资难问题,增强其生存与发展韧性,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据介绍,金融监管总局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已经通过这个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在线上,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数据信息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为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系列金融数据及政策举措反映出当前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与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袁帅认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稳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彰显了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的态势,为民营企业注入稳定资金活水,能够助力其扩大生产、创新升级与应对市场风险。

顶 ↑ 底 ↓